你可知道,截至目前全台各地的廟宇總計有上萬座——比便利商店的數量還多?台灣的廟宇數量眾多,可說是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而廟宇建築之美,更是傳統藝術的精華展現。
台南本協少年製琴師 林宗範:「作咱家己的琴,彈咱家己的歌」
午後,本協庄天朗氣清,綠油油的稻田包圍磚紅的三合院,離大馬路最近的那一家門前掛著綠色獅頭,院子角落堆滿舊木料,走入室內則是整牆的月琴、三弦和大弓弦——這裡住著二十七歲的製琴師林宗範。
首創飛天三太子 大溪哪德社帶陣頭走出污名化的標籤
音響放送玖壹壹的電音舞曲,大仙尪仔跳起台客舞,在全國電音三太子尬舞大賽中,來自全台各地的電音三太子團奇招盡出。
跟阿嬤的約定,讓她成為全台第一位纏花技藝保存人——陳惠美的「春仔花」傳承之路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早期的台灣,出嫁的新娘頭上必備艷紅欲滴的纏花,以示吉祥。
美味,百年不變——從同治年間開到現在的手工豆干店
清晨的新莊老街,安寧和靜謐尚未被車馬喧鬧佔領,「尤協豐豆干店」已升起裊裊炊煙,米白色的豆漿在鍋爐中翻騰,醇厚的豆香味瀰漫了空氣
你知道捏麵人其實是給「好兄弟」看的嗎? 謝源張:「我希望讓基隆成為米雕的故鄉」
西元1851年,因為水源、商業、信仰等因素長久以來的摩擦,基隆爆發了一場嚴重的漳泉械鬥,一百零八人因此喪命。由於情勢緊張,任何舉動都可能再次引發衝突,雙方甚至不敢至事發地收屍。
響徹世界的台灣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
鼓聲是常常出現在台灣日常生活的一種背景聲,無論是神將團、八家將、官將首、布袋戲這些傳統藝鎮技藝項目,還是紅白喜事民俗活動,鼓聲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用柴、食水——庄跤人的古早生活
過往家家戶戶煮飯時,會抬頭瞧瞧誰家有煙囪有煙,有煙飄出就表示已經起火燃柴,於是將土紙捲成輪狀,去那戶人家引火,紙輪要捲的扎實,才不會熄滅。
紙神像的復興——北港大師尋回失傳百年的技藝
生在台灣,多少都會有到廟宇參拜,或是在路上碰見繞境慶典的經驗,而你是否曾注意——「神像」是用什麼做的呢?
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 紀雲煙:「城市彩繪是一把雙面刃!」
在日本,設計師把當地特色畫在下水井蓋,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在台灣,同樣有一位師傅,用城市彩繪妝點著台灣許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