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老街徐智雄 製作土黏香戲偶 延續對父親的思念

編碼:00136
文化:土黏香
文/李宛諭  圖/李宛諭
責任編輯/邵璦婷

 

 

土黏香是具有木屑香氣的傳統技藝。/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在炙熱的艷陽下,即使富具歷史文化的鹿港老街,走起來也是心浮氣躁,片刻不能久留。彎進巷弄,遊客漸稀,筆者悄悄推開徐智雄傳統藝術工坊大門,一陣淡淡的檜木香撲鼻而來,須臾間,彷彿身處秋高氣爽的森林裡,仰天便是扶疏枝葉,方才濕熱難耐的汗水也隨之消失,只留下一抹輕盈愉悅。

 

深入工作室,櫥窗上陳列著五顏六色的戲偶,這些是土黏香,台灣最早的布袋戲偶,也是檜木的香味源頭。

 

悽苦時代背景 孕育土黏香傳統技藝

 

土黏香的歷史的可以追溯回日據時代末期,台灣慘遭美軍轟炸,島嶼處處民不聊生,生活水準每況愈下。光復後,台灣的資金與物質大幅外流到中國大陸,而為提供公營企業週轉資金,台灣銀行不斷加印貨幣,卻導致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四萬元舊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的政策把台灣人過去存下來的財富蠶食鯨吞。75歲的土黏香工藝師徐智雄回憶:「當時三餐都吃甘藷、地瓜簽。」

 

土黏香布袋戲偶是悽苦時代下的產物。/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顛沛流離的時代背景,卻催生了土黏香技藝。當年的鹿港製香產業發達,徐智雄之父徐生標遂就地取材,以線香香料肖楠木香粉混合木屑,再加水製成「土黏香」。 「這布袋戲偶做起來才一毛多錢。」徐智雄説,因木屑便宜,壓低了土黏香價格,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尊戲偶。

 

土黏香質地脆弱、掉到地上就會融化,因此,徐生標以鈦白粉為糨糊,不但能加強硬度,還能延長保存期限。/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然而,隨著成本更低的塑膠機器引進,傳統的手工土黏香慢慢被取代。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本土的布袋戲工廠要不倒閉,要不外移至工資較低的中國大陸,而具有氣味的時代記憶也化為泡影。為因應文化失傳危機,徐智雄師傅將土黏香從營利性質的產業,轉型為娛樂用的DIY體驗,以新穎的方式,將父親的手藝與童年的香氣繼續傳承下去。

 

不只布袋戲偶 土黏香成品種類繁多

 

土黏香戲偶製作步驟簡單,卻也暗藏玄機。首先將檜木屑與楠木香粉混合,放入密封袋中,加水搓揉成條狀黏土,並在黏土中央挖一個洞。而後,把黏土放在兩個塗有沙拉油的模型中間,用手指輕壓、塑形。「壓要有技術,輪廓比較深要大力一點。」徐智雄表示,若力道控制不當,成品就可能破裂、不好看。

 

將檜木屑與楠木香粉混合,加水搓揉成條狀黏土。/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土黏香因有沙拉油滋潤模型,很快就能脫模。而「粗坯」須經過一個禮拜的太陽曝曬,待質地變硬、變乾,再用油漆打白底,並以水彩上色,最後褪上保護漆,即完成最耗時、卻也最精緻的偶頭。而後,用手帕或現成的布為戲偶製作衣服,並組裝樹脂做的手、腳。完成後,套入手指,便能賦予戲偶生命,與朋友一決高下。

 

土黏香壓模模具。/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粗坯(左)經過曝曬,再用油漆打白底(右)後,即可上色。/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除了地方官、將軍、皇后等布袋戲偶,土黏香也可製成烏龜、兔子、金魚等各類仿木雕童玩。此外,徐智雄也曾接受歐洲客戶委託,製作土黏香洋娃娃。「一般洋娃娃身體是充棉花的,土黏香比較放得久。」徐智雄説,土黏香洋娃娃因具有較牢固的身體,以及瓷器頭部和高級衣料,是西方人愛收藏的限量產品,雖曾一度失傳,但在工作室的努力下,現今已不再只是躺在博物館裡的展示品。

 

相較於一般洋娃娃,土黏香娃娃身體更堅固/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史豔文轟動全台 土黏香戲偶一尊難求

 

日據時期,徐生標專門製作銷往日本的木屐,直到台灣光復,在窮困潦倒的生活淬鍊下,發明了土黏香布袋戲偶,卻在壯年時期目睹打架場景,不幸咳血離世。於是,21歲的徐智雄接下父親的遺業,努力經營工廠。「在讀國小時,放學就要回家幫忙做布袋戲,不能寫作業。」徐智雄回想,土黏香記憶濫觴於童年,雖曾一度因此荒廢課業,卻也奠下傳統技藝基礎。

 

早期的孩子沒有電子產品娛樂,又負擔不起歌仔戲,三五好友僅能聚集廟宇、公園等戲台,等待布袋戲演出。「每個小孩子起碼有五六尊土黏香布袋戲偶。」徐智雄表示,小時候總愛和朋友比較誰的戲偶多、誰的漂亮,直到1970年,《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風靡全台,土黏香布袋戲偶獨霸童玩市場,工廠訂單更是應接不暇,「一天做五六百到一千個,史艷文時做到五千還不夠。」

 

史豔文轟動全台時,土黏香戲偶供不應求。/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然而,手作的溫度仍敵不過產量大、成本低的機器。為因應市場需求,工廠引進塑膠機器,塑膠戲偶雖美觀,卻少了淡淡的檜木香。1973年,政府為推行國語,禁播《雲州大儒俠》,並改為國語配音,卻也因失去韻味而趨於沒落。此時,童年的土黏香氣味隨著時代的演進,逐漸飄散。

 

外國市場銷路中斷 徐智雄再遭病魔纏身

 

國內土黏香產業無法生存,徐智雄遂把眼光拓向海外。由於加入鈦白粉的土黏香,曬乾後堅硬如木頭,禁得起長途運輸,因此越來越多東南亞華人向工廠訂購土黏香。此外,美國知名連鎖公司也向徐智雄購買土黏香青蛙裝飾品,「一天就要生產六千隻,請了將近一百人,還是來不及。」

 

外銷至美國連鎖公司的青蛙裝飾品。/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1980年代,外銷市場蓬勃發展,賺進許多外匯,然原本銷路最好的土黏香洋娃娃,因東西德合併、經濟崩潰而斷掉。而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台灣敵不過廉價勞力衝擊,客戶、技術與資金大量外流,土黏香工廠也陸續關閉。此時,原本預計要到中國投資的徐智雄,竟在此時罹患腦神經衰弱,這對一般中年男子來說,無疑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但徐智雄卻奇蹟似的在這片泥淖中,找到一線生機。

 

延續父親遺業之餘 徐智雄發明快速逃生梯

 

50歲的徐智雄因病在家休養,在看電視時突發奇想,將經常釀死傷的鐵窗,改良為快速逃生梯,並藉此獲得世界發明展兩面金牌、驚豔評審,還接受前總統李登輝召見。談起風光過去,徐智雄驕傲神情不言而喻,眉飛色舞地搬出與總統的合照。

 

徐智雄談起風光過去,驕傲神情不言而喻。/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至於父親的遺業土黏香,徐智雄仍孜孜矻矻保存。「土黏香是家父留下來的,不捨放棄,才會改成DIY。」徐智雄整理工作室,開放小朋友、外國人來此動手體驗,另也受社區邀請,親自蒞臨指導,希望透過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土黏香。土黏香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文化,卻鮮少為人所知。「這東西很好,但就是缺乏推銷。」徐智雄認為,現今政府強調回歸台灣的文化,因此應派人專門推廣,讓沒落的傳統產業重新發揚,讓檜木氣息持續飄香。

 

徐智雄繼承父親遺業,透過DIY繼續傳承土黏香。/圖片來源:李宛諭 攝

 

鹿港街頭佇立腹地不大的工作室,在時代變遷的衝擊下仍屹立不搖。燈光昏暗處,徐智雄全神貫注地加水、搓揉、擦模具、壓模,佈滿皺紋與風霜的手,搓出的不僅是沁人心脾的檜木自然香,還有對父親綿延不絕的思念。

 


文化銀行每週都有關於老文化的報導!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那我們每週三都可以私訊給你新的喔!
[每週三都想收到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