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飛來一刀!陳遠芳為刀劍夢開天闢地

編碼:00100
文化:刀劍藝術
文/朱天依 圖/朱天依
責任編輯/鄧欣容、邵璦婷

 

 

聽到「刀劍」兩字,我們常常會聯想到歷史戰役、武俠小說,或是電視、電玩裡身穿古裝、飛簷走壁、舞刀弄劍的英雄俠客。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裡,刀劍就像是塵封百年的武功秘笈,神秘而遙遠,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古老故事。

 

然而,刀劍其實並非真的是過時陳舊的物件。「全世界的電玩都跟刀劍脫不了關係!」——台中刀劍金工藝術坊老闆陳遠芳,劈頭一句話,就替刀劍藝術殺出重重迷障,由古至今,畫下一道不可磨滅的閃亮刻痕。

 

陳遠芳工作室的一隅。/圖片來源:朱天依攝。

 

天外飛來一把刀——為陳遠芳的刀劍夢開天闢地

 

「我天生就很喜歡刀劍——小時候甚至只要拿到一把指甲刀就很開心了!」說起對於刀劍的喜愛,陳遠芳自認根源於天性。從小就把武俠小說都看遍了的他,最著迷的不是書中神氣的英雄或高強的武藝,而是他們手上那一把把削鐵如泥、銀光閃閃的配刀和寶劍。「在我們那個年代,要得到刀劍實在太難太難了。」回憶起過往,陳遠芳感嘆地說。彼時雖然滿腹熱情,他對刀劍的渴望,卻成了遙不可及的幻想,在日子裡反覆落空。

 

陳遠芳從小就喜歡刀劍,卻一直到退伍後才真正接觸自己鍾愛的領域。/圖片來源:取自台中文創官方網站

 

所幸,直到退伍那年,上天像是聽到了他長年以來的期盼,讓他意外地找到了一把斷刀。仔細觀察後,他判斷那應該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武士刀,興奮之餘,進而興起了修復它的念頭——談起這段往事,陳遠芳的眼裡隱約有光;當初那個撿到斷刀滿臉驚喜雀躍的少年,登時出現在我眼前。

 

那把刀就像是一個開關,開啟了陳遠芳鑽研刀劍領域的探索之旅。凡事起頭難,第一步總是踏得特別辛苦——得到斷刀後,他亟欲將其修復成原本的樣貌,然而,當時並沒有任何門路可以求助或請教,他只好依靠閱讀一些國外的書籍、雜誌,來獲取相關的資料。

 

這趟摸索的旅程,對當時毫無經驗的陳遠芳來說,是十分孤獨且險阻的。在修復過程中他不斷碰到新的問題,也一次次地面臨挫敗,但他始終不屈不撓,歷經了三年的時光,終於將斷刀修復完成。

 

集四大工藝於一身 刀劍必備的跨行本事

 

「挫折很多,但卻是能力養成的開始。」——回首這段歷程,陳遠芳對於辛苦和困難輕描淡寫,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從中學到的東西。製作刀劍所需的複雜材料與技藝,逼得他不斷地找方法、找工具,使他體認到觸類旁通的重要性——一把精緻的刀劍從製圖設計、製作、到完工,可能會接觸到鋼材、木材、皮革、珠寶等多種材料,因此刀劍工藝師必須將金工、刀工、木工、皮工這四大工藝融會貫通,才能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

 

「我早年學的是金工,後來接觸刀劍才知道,金工對於刀劍製作有多大的助力。」陳遠芳在製作刀劍的過程中發現,無論是對材料的辨析、護手的塑形或劍鞘的裝飾等等,都與金工脫不了關係。陳遠芳說許多工藝家常常都只待在自己領域,使用自己的工具,而忽略了「跨行業」工具所能創造的多元可能——這段經驗則使他體認到要如何透過跨領域的結合,有效地精進自己正在鑽研的工藝。

 

一把精緻的刀劍從製作到完工,可能會接觸到鋼材、木材、皮革、珠寶等多種材料,因此刀劍工藝師必須將金工、刀工、木工、皮工這四大工藝融會貫通,才能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圖片來源:朱天依攝。

 

十年磨一劍 耐性劍真章

 

在成立刀劍金工藝術坊之前,陳遠芳原以做珠寶為業,直至35歲以後才搬來台中,一邊工作、一邊籌備刀劍事業。回憶當時兩頭奔走的景況,陳遠芳笑道:「下班之後,我就開始研究刀劍,每天至少花費幾小時!」——利用業餘時間研究刀劍藝術,別人覺得辛苦的,他反而覺得樂趣十足。

 

然而,若真要提起做刀劍的難處——那就像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一樣,挑戰重重。要能突破重圍,陳遠芳認為最重要的特質,是耐性。製作刀劍是一件很磨人的工藝,過程中有很多動作必須不斷地重複操作——有時,光是磨刀就要耗上十天半個月不只。「你能耐得住同一個動作持續做好幾天的那種煎熬嗎?」——在時空緊縮、追求高速的現代社會,做刀劍的人,要耐得住慢。

 

談到了磨刀,陳遠芳不禁分享起他的實作心得:「一把刀最難磨的地方,就是刀口與刀尖。」——這兩處的研磨需要靠手部的穩定度和反覆練習,還得妥適運用各種不同番號的砂紙和材料,一步步從粗胚打磨至細胚,才能大功告成。而磨完刀後,緊接著又會遇到木工方面的問題——為了要讓刀與刀柄、刀套或劍與劍柄、劍鞘之間百分之百精準密合,刀匠必須反覆細心修整塑形,才能做到完全吻合。

 

整把刀劍與套殼都完成之後,還得解決外表裝飾上的金工問題——例如,如何設計,才能在不影響實用價值的前提下,將金工飾品或珠寶恰當地鑲嵌到刀劍上,以增加美觀程度等。過程中的種種難題,可說是一個接一個,但陳遠芳不嫌麻煩,始終按部就班地耐心面對。他自信地笑道:「瓶頸對我來說就是動力!」眼神閃爍著豪氣。

 

陳遠芳所說的「耐性」,可不是說著玩的,正所謂「十年磨一劍。」這句話在他身上得到了絕佳的印證。「我從20幾歲開始摸索刀劍,前前後後耐心地堅持了十幾年,才終於做出一把像樣的東西。」——「十年」兩個字從陳遠芳口中說來如此輕巧短暫,卻長的足以將他從一個青年轉變成中年。將青春都奉獻於刀劍上,陳遠芳甘之如飴、毫無後悔。

 

 

只有寶劍才能龍吟 冷門行業靠實力出頭

 

「人只要專一於一樣技藝就夠了,只要挺得住,時間久了,這個天下就是你的了。」陳遠芳語調輕鬆,卻很篤定。他說刀劍製作在台灣一直是很冷門的行業——冷門的壞處是無法像熱門業一樣乘著潮流,享受民眾一頭熱的盛況;反之,好處便是不會一過氣就沒了,也沒有太多的競爭對手。

 

「在冷門行業要出名,一種是靠包裝吹牛,一種是靠實力。」陳遠芳認為靠虛飾換來的名聲終究會墜落、撐不了多久,只有真實力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此,在刀劍製作上他自我要求嚴苛,以品質為第一優先,陳遠芳分析道:「做量產我們贏不過中國,只有做到夠高級,才不用跟人競爭。」——在黯淡不顯眼的冷門行業裡,唯獨靠自己發光,才有被看見的可能。

至於好刀劍的特色,陳遠芳認為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簡單地鑑定:第一是看劍脊的中線夠不夠挺直。一般商品量產的刀劍,因為大量使用機器,機器打磨過去會同步施壓,劍脊線就會頓掉;只有手工作業的刀劍才可能做出最硬挺的劍脊。再來,可以觀察刀面,「磨到最好的刀劍會呈現鏡面。」——顧名思義就是拿起來看可以有像鏡子一樣的映照效果,要把刀劍磨到如此細膩的程度很不容易,全台灣沒有幾人能夠做到。

 

最後,陳遠芳瞇著眼說道:「真正好的寶劍拔出來的時候,會有龍吟之聲。」武俠小說裡寫的,其實不只是神話,只要技藝夠優良、能做到劍跟鞘精準密合,就能在出劍時聽到那一聲夢幻的龍吟——清脆悅耳!

 

鏡面越澄澈,代表刀被磨得越細緻。/圖片來源:朱天依攝。

 

過程才是真享受 得刀少年不忘初衷

 

數十年來,陳遠芳秉著熱忱,努力不懈地創作,作品不但到各地參加比賽與展覽、連獲多次國家工藝獎入選獎,更奪得台灣工藝競賽獎、台灣優良工藝品獎、台灣創藝產品獎等多項大獎。

 

期間,他打造了不少國際知名的刀劍,例如以東周的古戰文作設計發想的「禪心劍」,在劍柄、劍鞘上焊上許多細小的圓點,有的呈規律排列、有的呈現螺旋造型——「任何懂工藝的人都知道,把這些小點黏上去是高難度的動作。」陳遠芳說,製作上要保持平衡、平順、平穩,才能順利完成這麼縝密的圓點圖形。「這就是這把劍取名為禪心的原因。」對陳遠芳而言,「禪心」代表人內心的平靜,也正是製作這把劍時必須達到的狀態。

 

訪談最後,我們問起陳遠芳最喜歡的作品,他意味深長地答道:「每一個都喜歡,也每一個都不喜歡。」語畢,見我滿臉疑惑,他笑著補充:「還沒完成之前都喜歡,完成之後就不喜歡了,因為又有新的想法跑出來了!」

 

對陳遠芳而言,喜歡完成的東西,代表沒有能力再創作;要不斷嘗試創作,才能生更好的東西出來。對他而言,一件作品一旦完成,就應該把心力投注下一個目標——他拒絕耽溺於得意之作,而是熱衷於尋找材料和靈感,享受那不斷面對挫折並解決難題的製作過程。「享受過程才是真正享受。」陳遠芳笑著說。在那幾許魚尾紋勾起的角落,我看見他眼波閃爍,滿溢著興奮與快樂,彷彿仍是當初那個剛撿到斷刀的少年。

 

陳遠芳說熟能生巧後,創意就是信手捻來,圖為鋸子改良的刀劍。/圖片來源:朱天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