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工之子飛針走線 繡出光彩人生──府城刺繡宗師林玉泉

編碼:00070
文化:刺繡
文/顏麗家 圖/顏麗家
責任編輯/邵璦婷

 

 

林玉泉示範用釘針法繡上金銀蔥。/顏麗家攝

 

「作刺繡的人齁,攏袂衰。」

 

臨近府城武廟,與冬瓜茶攤相鄰,光彩繡莊在喧嘩的遊客中顯得沉靜,從玻璃窗往內望,黝黑壯碩的弟子一手針線、一手棉花,在超過二呎長的藍布上柔柔地扎。四面牆上沒有空白,一邊是鳳凰翩翩起舞,一邊是龍王威嚴顯赫,角落一瞥是孔雀開屏,抬頭一望更有八仙賀彩,路過行人都好奇地往內看──看「阿泉師」林玉泉,頭髮斑白、老神在在,坐在裁縫機旁悠悠的說:「作刺繡的人齁,攏袂衰。」

 

不拿扁擔拿針線 甘苦三年四個月

 

想起學刺繡的原因,林玉泉娓娓道來:「阮老爸挑鹽,伊挑鹽就甘苦。」出生在台南鹽田裡,父親是靠天吃飯的鹽工,在烈陽下挑鹽、曬鹽。報酬不多,看見人家作「繡補」的,「補一領衫,賺幾若斗米」,便決心讓兒子不拿扁擔拿針線,只希望永離貧窮。

 

於是林玉泉在十六歲時被送去台南繡莊「學師仔」,全年無休,早八晚十的工作,不敢偷懶,更不敢時間沒到就放棄。「走師會予朋友笑」林玉泉說,就這樣熬了三年四個月,「甘苦嘛欲學,學到時間夠,出來嘛愛作師傅。」

 

光彩繡莊內等待收藏的精緻刺繡。/顏麗家攝

 

「神用的到的刺繡,我們都可以做。」

 

出師後,林玉泉先北上工作,在迪化街的天華繡莊、錦村繡莊擔任師傅,「阿泉師」的稱號也在此傳出。待了快三年,他又回到台南,當兵、成家立業;三十出頭,父親一句「希望你做頭家」,開啟林玉泉一步一腳印的創業路。他先在租屋處六坪大的客廳成立芳苑繡莊,慢慢累積鳳山、台南的人脈,直到四十二歲終於有自己的店面,命名光彩繡莊。

 

訂製的老虎道士鞋。/顏麗家攝

 

開業正值民國七十年代的經濟成長期,曾經困苦的台灣人賺飽錢,就開始感謝神明保佑,在各地興建、翻修廟宇,宗教活動盛行,也帶動周邊的刺繡產業。舉凡廟會用的涼傘、頭旗,神明穿的太子衣、神明衣,陣頭要用大神尪仔、道士要穿道袍,還有家家戶戶的供桌桌圍、門前的八仙彩等,「神用的到的刺繡,我們都可以做。」

 

到了民國八十年代,中國的廉價刺繡大量傾銷,台繡一度瀕危,但因中國製的成品粗糙,「品質不好,咱台灣人的水準用不慣」,現在顧客都回流了,繡莊的生意也漸漸回溫。林玉泉說著,便翻出20年前的老照片,幫三峽的武術師傅做八卦衣,師傅、師母包括學生總共26件,「攏是我做的。」

 

林玉泉二十年前作的26件道袍。/顏麗家攝

林玉泉拉出金銀線,準備示範釘針法,這塊布繡的是「水族」。/顏麗家攝

 

刺繡要訣:「一形,二體,三色。」

 

談起刺繡的精髓,林玉泉一言以蔽之:「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形,二體,三色。」

 

刺繡前的圖樣為「形」,凸起的鋪棉為「體」,五彩斑斕的繡線為「色」,環環相扣,三者併重,會用到的刺繡技法主要是平針、鋪棉、還有釘線繡。

 

一旦接到訂單,首先要先配合客戶或宮廟的需求特色丈量、畫圖,以八仙彩的邊為例,就有水族邊、龍鳳邊、花邊、葡萄邊和八寶邊等多種選擇。丈量完後將圖畫上布,用平針繡滿不用鋪棉的地方,繡好上架。

 

林玉泉的學圖示範鋪棉花,這是要入門至少4個月才可以開始的工作。/顏麗家攝

一綑綑的線插在繡花架的孔中,工作起來方便又整齊。/顏麗家攝

把金銀線順一順放好,用紅色的細線垂直縫一針,這是錠針法。/顏麗家攝

 

「上架是很重要的過程」,林玉泉特別叮嚀,要精準地將布面縫入繡花架和橫頭之間,工整地撐開布面,避免任何一絲皺褶,才可以開始鋪棉。將一小塊棉花搓揉之後放在布上,用棉線一針一針的綑住它,將繡布上的高高低低「拿捏成形」,再來用釘針法依著紋路繡上金銀蔥,象徵龍鱗或魚鱗,修整瑕疵處。

 

最後,林玉泉在刺繡成品背面塗上薄薄一層糨糊,稱為「打漿」,可以避免成品起皺摺;縫合神明衣前也要先打漿,「硬梆梆的才可以車起來做」,林玉泉一邊做一邊介紹,不一會兒,打漿便完成了。

 

角落裡上漿完正在風乾的作品。/顏麗家攝

打漿後的刺繡硬梆梆的,才有辦法車起來,圖中的刺繡是太子衣。/顏麗家攝

 

「年輕仔就是要傳承。」

 

從16歲到77歲,林玉泉用刺繡細細耕耘,也漸漸獲得不少掌聲,獲頒文化資產保存者,也曾擔任台南市傳統藝術學會的理事。這幾年致力於推廣傳統刺繡,收了不少學徒,不同於以前學師仔時只能觀察學習,林玉泉會主動教導學徒,「好壞都要講,給學生信心,也避免犯相同錯誤。」收的十幾位學徒都有進步,讓他特別欣慰,「少年仔就是要傳承,讓後輩來學習,學得好,我們會更好。」

 

在一旁靜靜刺繡的壯碩學徒。/顏麗家攝

 

「阮的產品金光彩,人生也很光彩。」

 

十六歲學師仔,二十歲北上,三十幾歲代工,四十二歲創光彩繡莊,當年瀟灑年輕的阿泉師早已滿頭銀髮,年過古稀,將近耄耋,仍身體健朗地四處教學,對刺繡有興趣的都知道,「緊找阿泉師學!」林玉泉繡布上的一針一線閃閃發亮,正如同光彩繡莊的命名:「阮的產品金光彩,人生也很光彩。」

 

光彩繡莊店內景色。/顏麗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