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林克恭:一陣輕拂過台展的英倫歐風

  

   

撰稿 |馬睿慧(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林克恭    入選台展 第5、9回


 

  

  

林克恭(1901–1992)是臺灣板橋林家花園家族的第6代,童年居住於廈門鼓浪嶼的菽莊花園1。1919年從美國轉往英國留學,1930年返回鼓浪嶼並開始任教於廈門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科2,隔年10月以《裸女》入選第5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同年的年底在臺北舉行臺灣的首次個展。

  

  

林克恭照片,拍攝於1926年林克恭於倫敦的藝術學校。(圖片來源:賴明珠(2011),《簡練.玄邈.林克恭》,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9。)

   

林克恭,《裸女》,1931年,油彩。臺灣美術展覽會第五回入選作品。(圖片來源:台展資料庫

  

   

當時,台展西洋畫部的入選作品皆以風景畫和靜物畫為主,較少裸女作品。只有第1回的入選作品谷喜一《浴後乘涼》中的裸女是坐姿背對觀眾,其餘裸女作品無論坐、臥或立姿,皆以前身入畫。

  

   

谷喜一,《浴後乘涼》,1927年,臺灣美術展覽會第一回入選作品。(圖片來源:台展資料庫

   

   

而林克恭《裸女》含蓄地描繪一位俯趴的女性裸體,從肩頸、背部、臀部至彎曲的雙腿,呈現優雅曲線、體態穠纖合度。相較正面裸露,表現裸背女性更是耐人尋味。1935年林克恭以《月下美人》再次入選第9回台展西洋畫,儘管尚未考證是否直指月下美人之稱的曇花,但仍可從花瓣的姿態感受綻放的張力。

   

   

林克恭,《月下美人》,1935年,第九回台展入選作品。(圖片來源:台展資料庫

   

   

同年的11月23至25日,林克恭在臺舉辦第2次個展,以英國、瑞士、臺灣、廈門、漳州地區的風景畫為主,日日新報社3的有關報導高達5篇之多。除了野村幸一的觀後心得外,亦有小版面新聞稿。

  

  

野村幸一4提及初見《月下美人》,便深深著迷於林克恭對「油繪技法的掌握與色彩的呈現… 作品具早期印象派風格,生動的色彩感彷彿透出光彩… 這是一個令人十分愉悅的展覽」。另一篇報導中得知作為日治時期難得遠赴歐陸習畫的臺灣畫家,有別於當時多半留日學習的路徑,林克恭作品中形塑了濃厚的「英國流の畫風」、「佛蘭西の歐洲大陸的畫風」5,亦可想像當時臺灣藝術圈對其作品的好奇與期待。

   

   

野村幸一寫林克恭個展的觀後感,《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1月26日(昭和10年),版次06。(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
《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1月24日(昭和10年),版次n02。(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

  

   

個展目錄中12位展覽發起人都是一時名流。依序是從第3回開始擔任台展的名譽審查委員長、臺北帝國大學6的第1任總長幣原坦,曾任專賣局局長7及臺北州知事8的中瀨拙夫。藝術界有藤島武二是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教授、日本帝展西洋畫部的評委召集人、台展第7回至第9回的審查委員。鹽月善吉為台展共同發起人之一,台展西洋畫部的主要評審。

   

   

林克恭1935年於臺灣日日新報社三樓個展的目錄。(圖片來源:賴明珠(2011),《簡練.玄邈.林克恭》,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35。)

    

   

大澤貞吉是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主筆。政經界有臺灣銀行理事荒木政次郎、勸業銀行臺北支店店長近藤有曾9。辜顯榮與顏國年,前者與臺灣總督府關係緊密,後者為台陽美術協會10贊助者。郭廷俊為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官員、羅萬俥為《臺灣民報》11創辦人。這些政商名流共襄盛舉,除了林克恭獨特迷人的西洋畫風,優渥顯赫的家世亦是因素之一。林在1930年代應是備受期待的藝壇新星,板橋林家也是日治的臺灣總督府極力拉攏的對象。

   

   

《臺北圓山島》是林克恭目前傳世唯一的日治時期臺灣風景畫。透明乾淨的色彩、簡潔和諧的色調,表現了受英國現代風景畫影響的自然寫生風格。圓山島是基隆河從大直流往士林轉彎處的小丘,約是今圓山大飯店一帶,從畫面左上角的「鳥居」判斷應是圓山大飯店的前身「臺灣神宮」12,可惜的是1950年代初期已被國民政府拆除。因此林克恭畫於1931年的《臺北圓山島》成為臺灣美術史中少見出現神社「鳥居」的畫作。

   

  

林克恭《臺北圓山島》,1931年,水彩、紙,30.5 X 22.9公分,畫家家族收藏。(資料來源:黃朝謨(1995),《臺灣美術全集16林克恭》,台北:藝術家出版社,頁58。)

  

  

《從圓山公園看臺灣神社(臺北廳管內)》大正4年6月。(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網站)

   

  

1938年後中日戰事緊張,林克恭一家由廈門輾轉避居香港與澳洲,直到1949年的年底才返臺。根據林克恭夫人海蒂女士的回憶文中提到:

  

   

「戰爭結束後… 共產黨也不斷迫近廈門。倉促間,我們從老家帶出來的東西並不多,克恭有好幾千幅畫也被留在那兒。… 可能都在所謂的無產階級大革命中被摧毀殆盡了。13

   

   

雖因國際情勢迫使林克恭於1938-1949年間缺席了臺灣畫壇活動,並且1949年之前的作品也幾乎毀於烽火。但早在1930年入選台展時,林克恭曾如朝露初現的漣漪,期待來日能夠補足這一段臺灣美術的空白。

 

#名單之後089

   


文化銀行不定時會出刊關於老文化的報導!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那我們每次出刊都可以私訊給你新的喔!
[每週都想收到請點我]


    

註釋:
  1. 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林爾嘉感懷故居板橋林家花園所建,「菽莊」乃林爾嘉字號,以板橋林家花園為設計架構,再參照江南名園。
  2. 詳見賴明珠著,《簡練.玄邈.林克恭》,頁10。
  3. 廈門美術專科學校:原是廈門美術專門學校,中國最早的西式美術教育學校之一,1930年改制為廈門美術專科學校,1936年林克恭接任為校長。諸多台灣前輩畫家皆曾入學就讀,例如:黃連登(1906-1987)、謝國鏞(1909-1975)、莊索(1914-1997)、蔡旨禪(1900-1958)等。
  4. 詳見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394
  5. 日日新報社:《臺灣新報》與《臺灣日報》合併為《臺灣日日新報》於1898年5月6日創刊。原址位於今日臺北市中華路與衡陽路交叉口。
  6. 詳見何義麟(2015),《臺灣日日新報》到《臺灣新生報》。臺灣學通訊,85,頁26-27。
  7. 野村幸一:日治時期的藝術評論家
  8. 「英國流の畫風」、「佛蘭西の歐洲大陸的畫風」:《林克恭氏の洋畫展》,1935年11月24日(昭和十年)刊於《臺灣日日新報》,N02版次。
  9. 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光復後改制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10. 詳見 國立臺灣大學網站https://www.ntu.edu.tw/about/history.html
  11. 專賣局:1901年由臺灣總督府設立,共有八項專賣品:鴉片、食鹽、樟腦、香菸、酒類、火柴、度量衡及石油,是總督府主要財政來源,國民政府改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
  12. 詳見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820
  13. 臺北州知事:管轄範圍囊括了今日的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縣和基隆市。
  14. 吳密察監修譯(2000),《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社,頁202。
  15. 勸業銀行:臺灣土地銀行的前身,1930年在臺北、臺南兩處分行興建大型銀行廳舍。
  16. 詳見土銀網址https://www.landbank.com.tw/Category/Items/%E5%B1%95%E7%A4%BA%E5%85%A7%E5%AE%B9
  17. 台陽美術協會:1934年於臺灣鐵道旅館舉行成立大會,1935年舉辦第一屆展覽,創始會員有陳澄波、廖繼春、陳清汾、顏水龍、李梅樹、楊三郎、立石鐵臣等人。
  18. 詳見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452
  19. 臺灣民報:1920年代臺灣政治運動的代表性刊物,內容全為漢字。政論外,也廣泛論及臺灣文化社會,也是早期臺灣文學的重要發表園地。
  20. 詳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網站https://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76c699d4-4826-4e75-ba9e-addd643d048f
  21. 臺灣神宮:主要祭祀戰死臺灣的能久親王,日治時期所建臺灣最重要的神社。
  22. 詳見黃士娟(2019),《從臺灣神社到圓山飯店》。臺灣學通訊,110,頁24-25。
  23. 林克恭夫人海蒂女士的回憶文。收錄於黃朝謨(1995),《臺灣美術全集16林克恭》,台北:藝術家出版社,頁40-41。

   

參考資料:
黃朝謨(1995),《臺灣美術全集16林克恭》,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吳密察監修譯(2000),《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社,頁202。
賴明珠(2011),《簡練.玄邈.林克恭》,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何義麟(2015),《臺灣日日新報到臺灣新生報》。臺灣學通訊,85,頁26-27。
黃士娟(2019),《從臺灣神社到圓山飯店》。臺灣學通訊,110,頁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