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淡有時、悲喜有時—— 林西雄麵茶飄香鹿港 兼作畫扇藝術夢

 

編碼:00148
文/李宛諭  圖/李宛諭
責任編輯/徐雪瓊

 

春節前的鹿港老街格外熱鬧,從埔頭街這端出發,不久就會看到一間裝潢富有特色的店面,不只是招牌,連立在地上的木板、黏在牆壁的海報,以及停在店旁的摩托車,都用鮮紅的顏料寫著大大的「麵茶」字樣。一走近店面,老闆便立刻熱情的沖泡一杯香濃的麵茶讓人試喝,挖一匙入口,麵茶糊的香氣,勾勒出逐漸褪色的童年記憶。

 

汽笛聲中的麵茶香 熱水沖泡兒時記憶

 

麵茶原是中國北方的民間小吃,後傳到臺灣,最早的起源目前眾說紛紜;清代詩人楊米人的《都門竹枝詞》中,描繪了北京小吃特色,其中也提到麵茶:「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而據傳當時,民間就有許多販售麵茶的小販,常在清晨和晚上推著車子沿街叫賣,車上的大茶壺隨時燒著開水,水滾時會發出「嗚!嗚!」的汽笛聲,成為別具特色的叫賣聲。

 

傳統麵茶是用麵粉、豬油、油蔥和糖拌炒而成,但現代人注重養生,大多改用芝麻、杏仁和植物油替代,麵粉炒熟後,再用熱水以1:1的比例沖泡成糊狀。「以前的人吃比較稠一點,現代人喜歡稀狀。」對此,彥仲麵茶老闆林西雄表示,客人也可以依據個人喜好調整水和麵粉的比例。

 

傳統麵茶是用麵粉、豬油、油蔥和糖拌炒,再以熱水沖泡而成。圖片來源:臺語百科Ianbu 燕霧

  

麵茶的材料很簡單,然而製作的過程卻相當費工耗時,也亟需細心與耐心,火候的掌控也很重要,如果不小心炒焦,整鍋麵粉就得作廢。麵茶的味道與米漿或麥片相似,非常具有飽足感,是臺灣早期物資匱乏的年代,大人、小孩都愛吃的點心。「小時候都吃這個長大的。」林西雄回憶,窮人買不起牛奶,就用麵茶代替,吃不起豬肉,就加入豬油解饞。

 

麵茶具有飽足感,是早期臺灣人愛吃的點心。(李宛諭攝)

 

麵茶是老一輩臺灣人的共同記憶,然而隨著社會變遷,西方糕點逐漸取代古早味的中式點心,目前臺灣已少有專賣麵茶的攤商,唯有在鹿港老街還處處可見。而眾多店面中,「彥仲麵茶」那紅色字樣點綴的招牌格外吸睛,踏入門檻,一方寫著店名的大匾額映入眼簾,櫃子上擺滿彩繪畫扇。原來,林西雄不只賣麵茶,還在業餘時間揮灑水墨、繪製畫扇。

 

木雕轉做麵茶 傳統風味是勝出關鍵

 

年過花甲的林西雄從小深具繪畫天分,常以大力水手等圖樣為主題,在土壤上用手塗鴉,直到青少年時期,受到臺大美術系老師指導,才接觸到國畫技法,並勤練一筆一劃等基本功。然而繪畫始終無法賴以維生,加上看見因為政府推動出口擴張政策,接連帶動鹿港木工產業的興盛,為了生活林西雄轉而學習木雕,

 

後來,政府開始禁止砍伐臺灣檜木,加上中國與東南亞新興國家廉價產品的輸入,使得鹿港木工產業迅速萎縮,林西雄只好轉行經營骨董買賣,並開始向老醫生學習製作麵茶。「老醫生只有說而已,沒有自己做不知道。」林西雄說,只有自己捲起衣袖體驗,不斷請朋友試吃,才能從朋友的反饋中調整、進而穩定品質,達到累積忠實的顧客的目標。

 

林西雄不斷請朋友試吃麵茶,才逐漸發展出彥仲麵茶的口味、進而讓品質趨於穩定。(李宛諭攝)

 

待掌握了麵茶的口感與技巧後,林西雄便將骨董買賣轉為麵茶專賣,並研發麵茶枝仔冰,在鹿港老街落地生根。雖然今日麵茶可說是鹿港老街的特產之一,但林西雄表示,唯有細膩古早味、散發天然香氣的麵茶,才能搏得老顧客的信賴,「做麵茶要有感情,老一輩吃一口就知道,他們小時候吃過,長大後找不到,現在吃到,眼淚都流下來了。」

 

國畫躍然「扇」上 林西雄畫出鹿港風情

 

白首老人走遠後,林西雄步入屋內後頭的畫室,手舞足蹈地向我介紹他的油畫畫作,「那幅畫是畫我用摩托車載老婆出去玩。」翻箱倒櫃後,林西雄拿出白色墊布、畫筆和畫盤,準備在扇子上揮灑水墨,只見他一筆下去,墨便攀著水漬,張牙舞爪散開。

 

「國畫下筆要有輕重和力道,水墨的調配比例要控制好,畫作的顏色深淺才會一致。」林西雄表示,水墨畫的想像空間大,筆觸最重要,畫下去就不能改,且需注重墨韻變化,並帶入感情,「藝術不是畫很漂亮就好,沒感情也沒用,很多人就是看美而已,不是看內容。」

 

林西雄位於屋內後頭的畫室掛滿畫作。(李宛諭攝)

 

觀察林西雄的水墨作品,時而猖狂放肆,時而羞赧保守,卻在最後暈成一座寺廟,上頭舞著一條栩栩如生的活龍,師傅說:「這是鹿港龍山寺。」除了傳統山水、花鳥,林西雄最愛將鹿港鄉土風情入畫,還可以用國畫技法幫客人畫素描,或應外國客人要求,畫教堂等西方建築,「最難的是人像,重點一定要看得準,神韻要抓出來,不然不會像。」

 

林西雄最愛將鹿港鄉土風情入畫。(李宛諭攝)

 

林西雄表示,國畫筆觸最重要,畫下去就不能改。(李宛諭攝)

 

這些以水墨為創作基底的畫扇深受外國人喜愛,來自法國、英國、荷蘭等地的傳教士經常呼朋引伴來買畫扇,而林西雄總以親切態度待客,與外國人打成一片。他回想起一名美國傳教士看到自己畫的教堂畫扇時,曾高興到要獻上擁抱,「我這是做臺灣國民外交。」林西雄說,這名傳教士返國後,不久又帶著妻小來鹿港旅遊,與自己敘舊。

 

林西雄以鹿港龍山寺為畫扇主題。(李宛諭攝)

 

藝術結合手工古早味 彥仲麵茶販賣生活與記憶

 

這小小的畫室,裝滿林西雄從小到大始終如一的藝術夢。對他來說,畫畫是不輕易被現實稀釋的兒時夢想,麵茶則象徵代代相傳的古早味。每天下午,林西雄笑容滿面的站在店門口,請經過的遊客一杯熱騰騰的麵茶,偶爾邀請老顧客入內泡茶、話家常,若沒有客人,就拾筆繪畫、或是外出散心,林西雄表示現在的生活也是自在快活。

 

「賣麵茶是生活,也是傳承的感覺。」他認為,儘管消費者眾多,但現在很少人會以手工古法,製作具有天然香氣、細膩的古早味麵茶,因此他已將技法傳給兒子,希望把這份味道保留下去。

 

真實的生活就像水墨一樣,並不是非黑即白,偶爾還能以五色點綴,濃淡有時,悲喜有時,卻終將成為值得收藏的瑰寶。林西雄雖無法賴藝術維生,卻找到夢想與現實共存的方式,如今,他不只賣麵茶,也在與客人聊天的過程中,收集生活點滴,並悄悄在畫室裡,延續兒時的藝術夢。

 

林西雄認為,麵茶是生活,也有傳承的感覺。(李宛諭攝)

 

訪問尾聲,成群出遊的孩子經過彥仲麵茶,爭先恐後地簇擁店面,林西雄或沖一杯杯試喝麵茶,或直接倒一匙麵茶粉入口,為他們的童年烙下深刻的味覺記憶。只見孩子舔舔嘴角,掛著滿足的笑容離去,炙熱的眼神裡除了欣喜,還有無盡的希望,以及最天真無邪的善良。

 


參考資料:

1.書籍:宋衛忠,2005,《民俗北京》(一版),北京: 旅遊教育出版社。

2.網路資源:張新宸,2011,〈汽笛聲中的麵茶香〉,看雜誌: 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2888,檢索日期: 2019年2月19日。

 


文化銀行每週都有關於老文化的報導!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那我們每週都可以私訊給你新的喔!
[每週都想收到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