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記古蹟】一句「心誠則靈」的市定古蹟之路

屋子是有生命的!也許是祖先冥冥之中的牽引,周益記這棟老宅,彷彿告訴人「它希望留下來」,現任屋主周友達下定決心留下老宅後,許多艱難的課題與決定在前方等著他,但一切就像是應驗著「心誠則靈」這四個字,房子似乎終會為自己找到它的出路。

 

起心動念

 

民國七十四年,周友達先生在臺中念大學,因為羅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鎮」,讓他好奇歌曲中的小鎮風光究竟為何,當時口琴社的朋友劉善珍帶著他一起去探訪傳說中的鹿港。沒想到這一趟鹿港之行,穿梭在許多百年古蹟與宅第的經歷,悄悄點燃他對新竹北門街老家的思念。當他一路逛到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辜顯榮舊居),一股熟悉的氛圍吸引他往裡頭走去,屋內的粵式鑲貝大理石太師椅、邊桌、圓桌、圓凳讓他想起新竹老家的擺設。

 

只不過文物館內的家具全在展示圍欄裡,不能碰觸,家裡的椅子可坐可臥,只是粗魯移動時會被阿嬤嚴厲責罵,原來,在新竹北門街老家習以為常的家具文物是如此珍貴。周友達回想年少時的遺憾:以前唸書時,歷史從民國建立、北伐、統一、剿匪、抗戰等一路講到遷台,大部份人的台灣史觀從台灣光復後才開始,其實連自己家族或是家鄉的故事都不清楚。也因此在中部求學的期間,他成天泡在歷史書堆裡,只要想念老家時,他總會到鄰近的鹿港尋找這份對家的熟悉感。

 

民國七十年,周友達跟隨著父母舉家自新竹搬遷到台北,只有過年過節才會再回到老家。民國八十三年,新竹的北門街老家遭小偷,重要的家具文物包括祖先牌位由父執輩各自攜回,周益記從此由保全公司封閉上鎖,這才讓他恍然大悟:「從四歲開始住了十二年到國中畢業的老家回不去了……」
老家的命運接下來會如何?應該會被賣掉、拆掉、蓋成大樓,周友達只能將所有的兒時記憶留在腦中的保險箱,鎖起來,不去碰觸!也許這就是近鄉情怯,他回憶自己進入職場以後,偶而下班會從台北馳車到新竹,只為了一嚐記憶中的肉圓,吃完肉圓會繞到弟弟周友誠當時經營的小酒吧喝杯啤酒或是咖啡,回程時候刻意迴避北門街,直接躍上高速公路直去直回。

 

對於老家,有一種說不出口的思念。因此,他經常帶著家人或是一個閒暇之餘到台北美術館旁的古蹟台北故事館(圓山別莊)蹓躂,坐在古蹟旁新建的咖啡屋裡,一面喝咖啡一面看著都鐸風清的洋樓,在那時,他心中第一次萌生這樣的想法:「如果新竹老家能修一修,帶著爸媽老婆小孩坐在庭院喫茶賞月,該是多麼令人痛哭流涕的感動。」

 

民國八十七年,當時是蔡仁堅當市長,有一群人對新竹歷史環境十分熱情,他們發起要新竹市民一人一千元捐款買下周益記當作古蹟。周友達說:「當時的剪報爸爸留著,不知道叔叔們怎麼想,爸爸是氣壞了。」家中長輩賣房子這件事其實一直持續進行著,只是一直沒個定著,價錢、鄰居一直沒喬攏。直到民國一百年,所有的轉折決定了老宅未來的去路。

 

民國七十年代的鹿港龍山寺。/圖片來源:周友達提供。

 

民國七十年代的鹿港民俗文物館。/圖片來源:周友達提供。

 

家族於客廳合照,後排左起為周友達母親陳淑圓、表哥陳宏德。前排左起為祖母陳寶釵、大姑媽周婉卿及手中抱著的表弟陳信恩、四叔周宗武、周友達、二姑周婉孌。/圖片來源:周友達提供。

 

周家人於後院合影,右起為周友達的表姊陳維娜、弟弟周友誠、母親陳淑圓、三姑媽周婉環、周友達、父親周聖徵、表姊陳維平。/圖片來源:周友達提供。

家族於應接室合照,右起為四叔周宗武、表哥陳宏德、表姊陳維娜、周友達、弟弟周友誠、表姊陳維平。/圖片來源:周友達提供

 

買下周益記的決定

 

民國一百年對周友達來說是個忙碌的一年。春夏交界的五月,他如往常下班回家先跟父親打招呼,父親對他說:「明天早上拜拜時跟祖先報告,說新竹房子要賣了,叔叔他們跟仲介談好了價錢……」頓了半晌,這是最後的機會了,周友達鼓起勇氣:「如果我把他們的持分買下來?」這回換父親有些訝異:「那你要做什麼?」周友達沒有多想就回答:「修一修可以住呀!」 叔叔們同意了,說法是:「如果有周家人願意承接當然最好,這是最好的結局……」

 

周友達在旁邊聽完對話,想著這是多大的一件事,多久以來的願望,竟然在一瞬間來臨,在一瞬間決定了。錢的事,似乎真是冥冥中注定,民國一百年的國際金融環境、台灣的土地飆漲炒作,都無形中幫助他籌足子彈頂下老房子。也許真的心誠則靈,最後用祖先留下的財產,修繕祖先留下來的房子,是這件事最好的註解,心誠則靈。

 

但接下來有什麼事?該做些什麼事?該跟誰說?商量什麼?搬回新竹對家庭而言是件大事,有什麼需要考量?什麼時候搬回去?千頭萬緒就從最實際的簽約、付訂開始,因此第二天就簽約了。從簽約那天開始,老宅成為周友達的責任了!古蹟之路,也在這一天開始醞釀。

 

周益記面長安街立面及後院現景。/圖片來源:周益記古蹟提供

 

周益記面北門街二樓前廊,從右側的雨淋板及側邊通往鄰居的八角門判斷,前廊曾是室外露台。/圖片來源:周益記古蹟提供。

 

取得市定古蹟身份

 

民國一百零一年一月,周友達準備著手修房子的事,為了記錄過程中不思議之發現與決定性的時刻,隨波逐流在臉書設了「周益記」粉絲專頁,當時的第一個訪客留言是許君問:「你們覺得需要提報古蹟嗎?」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古蹟」這個可能性。

 

但是指定古蹟會比較好嗎?三月的某一天,周友達返回周益記拜地基主,恰巧在北門街上看見怪手在街屋裡拆房子,拆除的現場無比震撼……周友達的內心開始動搖了!動搖的不是自己也想將房子賣掉改建,而是即便他現在不賣,十年、二十年不賣,三十年後也許他的兒子們會想把周益記賣掉!有什麼方式可以將周益記和他的故事永遠留下?

 

六月炎熱梅雨的一天,當他仍為修房子的事煩惱時,母親娘家錦記的守源舅舅聽說了周友達要整理新竹的老房子,特別致電關心。周友達去了舅舅在延平北路的工作室,這才知道大建築師參與錦記陳天來故居的研究調查,並且修了自家在延平北路上的歷史建築「清水百貨」,心想:「專家來了!」舅舅給了周友達許多經驗上的建議,也說起為什麼當時把「陳天來故居」指定成古蹟:「把它指定成古蹟就可以從此留下房子,留下祖先的名」。

 

周友達認真查過所有條文,才發覺老房子的未來原來可以有很多不同腳本,再加上當時新竹北門街上即將動工的高樓所帶來的危機感,他下決心開始著手提報古蹟。

 

但,過程問誰?怎麼判斷這件事呢?如果要指定古蹟,對修復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要自費修復還是要爭取公部門的修復預算?最後參考了許多朋友的意見,從建築師的角度、工匠的角度、公部門的角度,有經驗的專家們不吝於分享他們的看法,為了完全掌控整個修復工程,周友達最後決定靠自己的力量修復周益記,接著,就是要找一位可以信任的建築師來商量。

 

輾轉在熱血的剝漆師傅洪勝利介紹下,認識了周章德建築師(初次見到身穿一件寫著古蹟二字的T-shirt的洪師傅,即能感受他的專業與及對老房子的熱情)。一聊之下才發現,曾經服務於重耀建築師事務所,也在台藝大教書,對於古蹟修復從工程到許多繁瑣流程都相當有經驗的周章德建築師與西門街周小兒科周炳煌醫師是親戚,也就是說,兩個周家其實是遠房親戚,彼此之間有相當深厚的淵源。

 

民國一百零二年,在周章德建築師團隊的協助下,順利通過古蹟審議,周益記於當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告成為市定古蹟,古蹟的身份就此定下,爾後漫長的修復與再利用之路才要開始……

 

民國一百零三年卸瓦時,陽光灑入了室內空間。/圖片來源:周益記古蹟提供。

 

民國一百零三年卸瓦時工作記錄。/圖片來源:周益記古蹟提供。

 

民國一百零三年搶在颱風季前搭建臨時鐵皮屋頂保護古蹟。/圖片來源:周益記古蹟提供。

本文轉自周益記古蹟,原文出處如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