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這個詞對居住在鳳山的人一點都不陌生,從曹公廟、曹公路、曹公國小到曹公圳都是耳熟能詳的地名。然而,「曹公」究竟是誰,能夠在鳳山留下如此多的足跡?
「曹公」原名曹謹,字懷璞,中國河內人,他曾經在中國擔任過平山、曲陽、饒陽與寧津知縣。後來因為「失察邪教」而被去職,再次為官則是擔任福建、鳳山與淡水知縣。
鳳山曹公廟的曹公神像。/圖片來源:鳳山文化觀光資訊網
曹謹為官的經驗豐富,每一個他治理過的地方總是對他讚譽有加,他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必會親自與民眾交流,傾聽人民的需求,治過水也照顧老弱者,修文廟也整頓治安。人民對於曹謹的感激從〈請祀名宦祠原案履歷事實〉中的句子:「紳民遮道泣送」略知一二,曹謹對於各地方的付出讓百姓如此不捨。
在台灣,曹謹擔任過台灣府鳳山縣知縣以及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在擔任台灣府鳳山縣知縣時,鳳山正好面臨嚴重的旱災,百姓苦不堪言。曹謹親自至田野間巡視,發現能夠從九曲堂引高屏溪水,進而開鑿「曹公圳」讓農民有水灌溉,使鳳山的旱田從此變成適合耕作的水田。
「曹公圳」的建立並不是一開始就非常順遂,當時民風純樸且深信風水,農民擔心開圳會破壞風水帶來厄運。地方耆老流傳,幾百年前有一個地理師從唐山(中國)來到台灣,路過鳳山,受到居民的款待。為了感謝居民,地理師問居民:「你們想食(飲)好水,或是出賢人?」當時居民認為:「食好水蔭(庇蔭)全庄,出賢人顧一家口。」所以決定選擇食好水,地理師因此指導居民開挖「龍目井」,也有一個說法是地理師指導開挖「龍喉穴」完成水圳。
當時曹謹費了許多力氣與當地仕紳、農民協調才完成開圳的工程。儘管有人說龍脈地理因此被破壞,鳳山因而無法出賢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不是曹公開圳,鳳山這些「看天田」也不會變成水源充足的良田。
除此之外,為了增加鳳山縣新城的安全性,曹謹也接受幕僚林樹梅的建議,興建城樓六座、砲台五座。目前城門只剩下小東門以及東門的門額,砲台也只剩下平成、澄瀾以及訓風砲台。
平成砲台現貌。/圖片來源:涂芝瑄攝
曹謹建造砲台時非常細心,除了把持要塞之外,砲台的設計也因應地形而有不同的變化,這樣的做法可謂非常先進。平成砲台位在鳳山新城西北隅,正面朝西,因為剛好在護城河的角落,因此形狀略呈正方形;澄瀾砲台位在鳳山新城西南隅,因為位處護城河的彎曲之處,台座呈現不規則的八角形,而訓風砲台位在東門城牆東南角轉角處,砲台呈現圓弧體。
訓風砲台弧形的牆面。/圖片來源:涂芝瑄攝
除了基礎建設之外,曹謹也非常注重基層教育。在他擔任鳳山縣知縣期間捐修文廟,也下令於各鄉里讓幼童學習《孝經》、《小學》,讓成童學習《易經》、《朱注》,若能講誦則給予額外的獎勵,並且禮聘人來主講鳳儀書院。
曹謹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告病還鄉,並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去世。他的摯友李堂階為他撰寫〈曹君懷樸墓誌銘〉,其中提到:「君歷官南北三十年,所至民愛;既去則思之,一時有識者多爲文、詩紀其事。」
的確,為了紀念曹謹,咸豐十年(1860)鳳山士民建曹公祠祭祀,並於1992年升格為曹公廟。1959年建立曹公國小紀念曹謹,甚至到了2003年,國光劇團豫劇隊還為了紀念「曹謹誕辰230周年」而演出《曹公外傳》。立廟、演戲甚至是大量的文字創作,都顯現鳳山人民對於曹謹的感念。
隨著鳳山土地利用的轉型,儘管幾乎不再耕種,曹公圳沿線經過整修成為市民散步休閒的地方。時至今日,當時的建設大多已沒有實際用途,但是漫步曹公圳旁、古城門上,仍常常引發人思古之幽情,古樸之美得以讓我們細細品味。
從澄瀾砲台上看曹公圳現在的樣子。/圖片來源:涂芝瑄攝
參考資料:
- 部落格:臺灣第一循吏-曹謹,網址:http://formosanes.blogspot.tw。
- 維基百科:曹謹,網址:https://goo.gl/1M88R1。
- 維基百科:宋明理學,網址:https://goo.gl/KRAF0s。
- 維基百科:程朱理學,網址:https://goo.gl/VX8r5O。
- YouTube:2003年豫劇「曹公外傳」鳳山首演紀錄片,網址:https://youtu.be/_wXuV5RzQyc。
- 走讀台灣・鳳山市:赤山龍脈傳說,網址:https://goo.gl/z1mT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