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台灣歸入清朝版圖,被劃定為「一府三縣」,一府即位於今天的台南,稱作台灣府。
國寶藝師葉明吉——傳承葉家三代剪黏功夫
台南府城身為百年古都,傳承了傳統的宗教文化與禮儀,這些珍貴且淵遠流長的宗教文化,
一針一線,修復我們的文化神經: 專訪《部落書寫體-針路》出版人林秀慧
快速時尚當道的年代,有一群部落婦女,卻甘願追溯傳統,要「以針代筆,以線代墨」,用部落最溫柔的書寫方式,接續文化的根源。《部落書寫體-針路》就記載著他們的努力,計畫召集人林秀慧也是卡塔文化工作室的執行長,長期推動部落工藝文化的傳承。
駕船,找回失落的海洋記憶—訪「西灣海洋」
提到「海洋教育」,你會想到什麼?不免令人想起的各種水域汙染、海洋生態保育議題,以及數不勝數的淨灘活動。然而,除了淨灘,我們還能怎樣了解與接近海洋呢?
天外飛來一刀!陳遠芳為刀劍夢開天闢地
聽到「刀劍」兩字,我們常常會聯想到歷史戰役、武俠小說,或是電視、電玩裡身穿古裝、飛簷走壁、舞刀弄劍的英雄俠客。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裡,刀劍就像是塵封百年的武功秘笈,神秘而遙遠,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古老故事。
歲月中的拾荒者,為記憶補釘,九份賴志賢的焗瓷歲月
瑞芳鎮的汽車路道阻且長,沿著山壁彎曲,迂迴向上通達老街。
赤手空拳打不打的過甩棍?五種臺灣本土拳法,行走江湖防身必備!
讓中國功夫名揚海外的重要人物,大家不免俗應該會都會想到李小龍;他從詠春拳所衍伸出其自創的截拳道,直到現在仍有許多學徒,他的武打電影甚至成為了中國武術的象徵。
大溪游記百年油飯 傳承四代的鹹香滋味
循著麻油香氣走,人聲鼎沸的大溪傳統市場旁,坐落了一間傳香百年的好滋味。樸實昏黃的小店裡,第四代的游志成夫婦經營著祖傳百年的小吃店。
第一苦旦廖瓊枝:在我最苦的時候,是歌仔戲讓我有一個家
在人來人往的大龍峒保安宮旁,一間靜謐的小咖啡廳散發溫暖的黃光,寧靜的角落坐著一位滿頭銀白髮絲的婆婆,穿著一身素色黑衣,身材看來嬌小瘦弱,但她的背脊打得直挺挺的,面容莊重,自有一股端淑氣質,她就是被譽為「台灣第一苦旦」的廖瓊枝。
修復《淡新檔案》的書籍醫生 他花費20年鑽研紙張修復技術(上)
幸好有紙,得以留存靈光乍現的情懷思想。不論是文人相聚的即興創作、以文會友的書法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