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神信仰:記憶中的那棵樹 

 

編碼:00161

文/周鈺珊 圖/網路圖片
責任編輯/邵璦婷

 

古早的年代,大自然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彼此相依相存,人類對於萬事萬物衍伸而成的情感,成了民族獨特的文化風景,拜物教於是產生。樹神的崇拜是其中一種,在神秘的色彩中,帶有對自然的崇敬與警惕。時至今日,在許多民族間仍可看見其信仰的痕跡。

 

淺談樹神崇拜起源

 

對樹崇拜的信仰之所以興起,可以追溯回原始先民對於世界的認識方式。在工業與科技尚未興起的年代,大自然的一切皆是神秘且未知的,面對變幻莫測的大千世界,人類僅能從自身經驗出發,賦予一切有機、無機物人格化的特徵——有思想、有情感、有靈魂——以解釋所有在當時未能解釋的自然現象。

 

化作神的樹木,乘載著人類形象的投射,其實也乘載了人類飽食安穩地度日之期望。在飢荒之際,樹木提供人類果實以果腹;在病痛之時,樹木作為藥物以解除人類的苦痛;狂風暴雨交加之下,樹木提供人類遮風避雨的去處。種種危機下的實用功能,更加提升了人類對於樹木的崇敬之情。

 

而在生育率低、死亡率高的年代,繁衍後代更成為人類重要的任務之一。結實纍纍的多果樹木,其外顯的特徵彷彿作為一種證明,象徵著生命力與繁殖力的旺盛,引起先民的崇敬之情。種種條件的綜合之下,樹神崇拜於是興起。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樹種分佈,又依據不同民族的文化與生活情形,各自發展出了不同的儀式與崇拜對象。

 

不同文化  相似的樹神信仰

 

不同的文化中,也各自存在相似的樹神信仰。傳說撒奇萊雅族的祖先起源,與一棵大茄苳樹相關,在大洪水淹沒大地之時,一棵大茄苳樹拯救了一群小孩,這群孩童爬上茄苳樹,以果實維生、以樹皮保暖、並以樹葉婆娑聲作為搖籃曲。洪水退去的那一天,孩子也長大成人,這群孩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園,是為撒奇萊雅人的祖先。

 

那棵拯救他們的大茄苳樹,也成為撒奇萊雅人心目中的「木神」。此後,撒奇萊雅人在每一年的夏季都會舉辦「木神祭」,一方面為了紀念茄苳樹的守護,另一方面,也是撒奇萊雅青年的成年禮。

 

有關茄苳樹的信仰,也存在於邵族著名的傳說故事中。很久以前,邵族曾在日月潭的水沙連地區安穩度日、且勢力強盛,據說是受古老的「茄苳樹王」之保佑。然而來台拓墾的漢人,因為土地的爭執不斷,與邵族人發生了嚴重的衝突與爭鬥。

 

在獲知茄苳樹神的保佑後,漢人處心積慮想砍伐這棵茄苳樹,不料每每以斧頭砍伐,茄苳樹都能快速地癒合傷口。在經人之點後,改用鋸子(獠牙精)砍倒茄苳樹,再以狗血潑灑於樹頂,最終以大銅蓋遮蓋殘餘的樹幹,才斷了茄苳樹的生機;自此,邵族便不如往昔的強盛了。

 

在漢民族中,也存在著「大樹公」的祭祀,大樹公是樹神的總稱,也有人稱為「樹王公」。其樹齡多超過百年,長壽的形象像是神明的化身,更承載人們的期許,因為救助、保護著人民,而受到崇拜。拜樹的信眾不分年紀與性別,在臺灣民間也有拜大樹公為「契子」的習俗,希望體弱多病的孩子,能像大樹公般生生不息。

 

大樹公的樹種,常見包含了榕樹、棘桐、松樹等。在新北市廣興里有一棵樹齡超過兩百歲的九丁榕樹,至今居民仍虔心祭拜。相傳曾有當地居民腳部患了怪病,四處求醫卻不見好轉,一日路過這棵九丁榕,因為腳病發作而休憩於樹旁,並向榕樹許願。後來,病痛果然有了改善,為了感謝九丁榕的守護,便為其蓋廟、加以供奉,人稱「樹醫公」。儘管不同族群間存在著文化差異,卻都存在對鄉土、對自然同等的愛與敬畏之意。

 

庇蔭人民 更承載情感的老樹

 

再一次走進鄉野間,孩童們依然使盡全力,張開雙臂想要懷抱粗大的樹幹,但小小的身軀怎麼樣也抱不住;已經長大、老去的人們,依然坐在樹下,或下棋、或乘涼,笑著對孩童說故事,說他也曾那麼想用雙臂就把大樹給環抱,成長的過程才逐漸明白,有些事物,生來就不是要給人們抓住的。

 

  

語句裡有一點害怕,也許是害怕有一天,那抱不住的老樹不在了,就連古早的記憶也碰不著了。樹不發一語,靜靜守護人們一生,你有多久,沒有走出戶外看看那棵伴你長大的老樹了呢?

 


【我有一棵樹】

電子檔下載 https://reurl.cc/GkO5nG

電子書閱讀 https://reurl.cc/gv1e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