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中的拾荒者,為記憶補釘,九份賴志賢的焗瓷歲月

編碼:00075
文化:焗瓷
文/顏麗家 圖/顏麗家
責任編輯/邵璦婷

 

 

瑞芳鎮的汽車路道阻且長,沿著山壁彎曲,迂迴向上通達老街。老街入口不遠處,九份鄉土館燈火通明,客人談天說地,嚼芋圓、聽老歌,一旁矮桌上擺著補滿鐵釘的糖果罐、茶壺、古瓶,都是老闆賴志賢的鋦瓷傑作。比起毫無瑕疵的藏品,賴志賢反而喜歡收集殘缺不全的古物,「從這裡看到這個主人,它背後的故事。」

 

賴志賢坐在收藏品中喝茶。/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賴志賢背負重任 重現消失的「補硘仔」

 

鋦瓷是源自中國的陶瓷修復技巧,在裂縫兩旁穿孔,打入ㄇ字型的「鋦釘」,除了陶瓷之外,玻璃和鐵器也能妙手回春。明末時鋦瓷隨移民進入台灣,經清領、日據一直流傳下來。而早期的鋦匠也叫「補釘」或「補硘仔」,通常是師徒組合。他們四處遷徙,挑著一根扁擔和木箱,坐在街邊做生意,除了陶瓷器之外,也補傘、補鍋子,連玉石也可以打洞。只要聽見鈴鐺聲和「補盤子!補手環!」就知道鋦匠來了。行至民國50年代,因經濟成長,家庭生活變得富裕,「汰舊換新」成了主流,破碎的杯碗瓢盆直接丟棄,鋦匠沒頭路,鋦瓷也跟著走入台灣歷史。

 

鋦瓷茶壺細部。/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200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寶璺藏神—鋦瓷展》,當時館方想找一位鋦匠在現場重現補釘技術,就委託賴志賢擔任展覽中的「補硘仔」。賴志賢慎重的敘述這段回憶:「本來我是跟他們說,我真的不會」但館方苦無人選,只好勉強答應。

 

「被託予重任,只好盡力去做。」不過鋦瓷技術幾乎失傳,「我現在五十幾歲了,小時候也沒看過」賴志賢只好靠著訪問耆老、翻書研究,真的不解之處也只能拿自己的收藏開刀。

 

到處請教、拔碗自學 終於遇到良師益友

 

賴志賢從收藏品中找到補瓷的痕跡,遂拔開前人修復的補丁,「看釘子長什麼樣子,就有樣學樣」。他試著用鐵鎚敲打銅線,但怎麼打都不順,打不出漂亮的釘形。於是他向車床師傅請教,訂製了敲打鋦釘用的檯子,回家幾經嘗試後,終於打出心目中的鳳眼ㄇ字型鋦釘。

 

「有一點曲線,那個釘子才扣的緊。」同時,正在寫碩士論文的陳高登老師登門拜訪,兩人互相切磋、分享鋦瓷技藝,並一起參加2011年中國鋦瓷名家王振海先生的短期課程。

 

王振海先生是清廷御工的後代,家傳數百種鋦瓷技藝,別號「王老邪」。2011年來台舉辦多場短期課程,賴志賢跟陳高登因此「見識到真正的鋦瓷。」其中,王振海先生的鋦釘最讓賴志賢印象深刻,是用剪刀在銅片上剪菱形,「剪的有一個好處,你剛開始剪就可以剪得很漂亮。」但是賴志賢依然偏好自己這套土法煉鋼的打銅線技法。

 

賴志賢:「不是亂釘一通的!」

 

角落裡的補釘糖果罐。/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至於到底怎麼補鋦?賴志賢笑說:「這可不是亂釘一通的!」他拿起身邊的玻璃糖果罐,指著裂縫旁的鐵釘為我們說明。首先要先佈局,整個補釘過程中總共要用幾顆釘子、放在哪;有時候要注意罐子的凹凸,凸起處就不要打釘子,否則會不平。釘完釘子後,用陶瓷黏密實,「要輕輕敲打,聲音更扎實,密合度更高,東西就越牢靠。」而陶瓷的黏著劑因地而異,近海處用蚵灰,近山處用煙囪裡的灰土麩。

 

補釘糖果罐細部。/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接著就是鋦瓷的重頭戲——「鑽洞,打鋦釘。」古時打鋦釘的用金剛鑽,細長一根木條,末尾處有金屬鑽頭,是鋦匠所有行頭裡最重要的工具,有句諺語:「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就在形容金剛鑽對鋦匠的重要性。

 

對於打鋦釘,賴志賢有不少心得,「你會的話是十秒鐘的事情,但一支釘子要打到滿意,則是要下功夫去磨」,自己也是打了數百支鋦釘才有自信。而將鋦釘補到陶瓷上時,要將釘子做成ㄇ字型,打的洞和釘子的角度都要稍微內八角,才不容易鬆脫。

 

破掉的青花瓶修復後。/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金繕、描金、銀黏土 多元修復傳承技藝

 

日本金繕修夫的陶瓷細部。/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描金修復的小神像。/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除了鋦瓷之外,賴志賢也透過銀黏土、金繕或描金的方式修復收藏的殘件。通常,收到殘件後他會先設計、決定好修復方式,然後盡量分給專業師傅做,「這樣可以呈現每個師傅的技藝。」一來讓自己的藏品更多元,二來讓師傅的手藝更嫻熟,「把這個技藝傳承,然後物件跟大家分享,這才是我的重點」賴志賢說。

 

尋找不完美中的完美 老殘件綻放新生命

 

用老陶甕裝碳溫水。/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充滿冰裂紋的盤子。/圖片來源:顏麗家攝

 

環視九份鄉土館,舉目之處皆是老物,大型的布袋戲台和史豔文玩偶、整桌的古早餐具、長滿冰裂紋的瓷盤,還有破洞用稻草補起來的葫蘆水瓢。

 

本來只是熱愛收藏,但在學習鋦瓷後,賴志賢開始修復家中的殘件,讓殘件用新的樣貌延續生命,「以前我還不會修東西,就會覺得殘缺就是不完美;盡力學習修復之後,就是在尋找不完美中的完美。」賴志賢彷彿是歲月中的拾荒者,在滾動的時間中撿拾被遺忘的生活點滴。

 

 

賴志賢在整理他的收藏。/圖片來源:顏麗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