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件修復師的神之手 張春能:「我不會創作, 我只是把好東西修好」

編碼:00042
文化:古物修復
文/范承宗 圖/范承宗

 

 

在這個打掉重練比較快的年代,「修復」是最吃力不討好的選擇。透過修補、繪圖、塗裝、缺件、材質的應用,老件修復師交付青春與體力,以一雙神之手,為物件續命,讓那些記憶得以留存,情感有處寄放。

 

 
草屯鎮上的文物修復師,累積修復的文物達上千件。/圖片來源:范承宗提供。

 

小鎮職人  修復千百件古物

 

 

 

南投草屯鎮上,住著一位三十年經驗的文物修復師張春能,修復文物超過上千件,來自國內外各地,小至一只精緻的木雕茶則,大至氣勢磅礡的整面老神龕,還有客戶送修三百年歷史的明朝木櫃,和巴黎Guimet美術館裡的館藏完全相同,但張春能修復後的,更忠於原味。

 

因為二十二歲退伍時的一趟東南亞旅行,開啟張春能的修復之路。前往泰國、尼泊爾的二十日間,建築、器物、服飾、雕刻,乃至材料、配色、形狀,異文化帶給他前所未有的龐大刺激,回國後,重新體認到台灣在地民俗文物的魅力,深深被手工製作的老件傳統家具與器物所吸引,「那些被人們使用的器物,早已不只是純粹的物,更像是一個個承載著時空背景、社會風氣、風土民情、匠師精神、甚至家族記憶等無數訊息的容器,」張春能開始四處參觀、閱讀許多文物,還曾做起文物買賣的生意。

 

張春能的工作室。/圖片來源:范承宗提供。

 

愛物惜物   土法煉鋼多年成修復大師

 

與器物朝夕相處,經手無數,眼見原本製作精良的珍貴器物,因為歷經時空環境諸多因素,有所損壞與殘缺,這對知物、愛物、惜物的張春能來說既可惜又心疼,於是他從損壞狀況較輕的物件開始,土法煉鋼做起修補的嘗試,邊做邊學,遇上不懂的狀況,就向人請教。曾向鹿港細木作匠師王漢松學習家具修復,又拜師大木作匠師陳天平學習傳統建築,透過大量實作中的摸索,累積出自成一格的修復手藝,足以應付各種狀況。

 

張春能從損壞狀況較輕的物件開始,土法煉鋼做起修補的嘗試。/圖片來源:范承宗提供。

 

二○○六年,張春能為宜蘭傳藝中心的漆金傀儡戲台進行復原修護工程,當器物因時間氣候或蟲蛀,產生多處破裂,這種情況少則二、三十處,多則可達上千處,他必須先針對材料做研究,瞭解屬性,儘可能尋找相同或最接近的材質,一處處進行填補還原。

 

文物的平面墨繪或彩繪圖案,歷時久遠後格外脆弱,圖案局部消失、或全面褪色,得先收集文獻資料,搭配物件上殘存的痕跡,去推估圖案當年的樣貌,再反覆調色嘗試,一筆一畫進行還原。一九九九年台中霧峰林家花園大花廳的十二門扇結構與墨繪復原,就是出自張春能之手。

 

在張春能的工作室內,隨處可見極富歷史感的古物。/圖片來源:范承宗提供。

 

損壞狀況較嚴重的問題,往往是缺件。例如傳統衣帽架上的雕刻,送來的殘件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需要大量前置作業,去推敲缺失部份的原貌。或是像今年草屯鎮登瀛書院,惜字簍底部脆化,底部大破洞,張春能的「神乎其技」,像是為兩個大惜字簍續命。

 

不只修物  更修復人與物之間的情感

 

張春能對待物件的方式,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愛物惜物的人。秉持修復古物,也是在修復人與物之間情感的理念,張春能讓冰冷的物件多了一絲溫度。/圖片來源:范承宗提供

 

 

談起此生最驕傲的修復案件,張春能打趣地說:「是我孩子大概五歲時的委託,那時看我都在把壞掉的東西變回去,就要我修好他壞掉的一對青蛙陶偶。」這個委託使他深信,當人賦予物感情與記憶,便與物產生了連結,這樣的關係遠超過材料、技術、售價。張春能認為,客戶委託的物件,可能承載著歷史厚度、家族記憶、甚至是藏在心底的秘密。因為各種理由,物的意義不只在物本身,也因此修復往往要比打造一件新品更加困難。

 

張春能常說,自己的工作沒什麼了不起,「 我不會創作, 只是將好東西修好, 還原成本來的樣子,」將自己放在後面,總是讚賞當年造出好物的藝匠們,即使這份工作不為人所知、沒有落款,但投入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早已是個了不起的藝術家。

 

即使這份工作不為人所知、沒有落款,但投入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張春能早已是個了不起的藝術家。/圖片來源:范承宗提供。

 

 


 

後記:張春能的五大修復絕活

 

觀察張春能琳瑯滿目的案件記錄,能從他長年的經驗裡歸納出五大純熟的修復技術,我以一位嘖嘖稱奇的外行人,試著書寫我的驚嘆。

 

一、修補:當器物的材質因時間、氣候、蟲蛀等狀況產生多處破裂,這樣的情況在單一物件少則二、三十處,多則上千處,張春能會先對材料做研究,瞭解材料的屬性與時間,盡可能尋找相同或最接近的材料,一處一處細膩地進行填補還原。

 

 

 

二、繪圖:傳統民俗文物上,常有平面墨繪或圖案彩繪,這些精彩的圖畫格外脆弱,需要特別照護才能保存無損,但在生活中被使用,哪裡能免於磨損和碰撞等狀況呢?委託的物件常因各種損壞與缺失,圖案局部消失或全面褪色,張春能常經由文獻資料收集搭配殘存的痕跡,去推估圖案當年的樣貌,再反覆調色嘗試,一筆一畫地還原。

 

 

 

三、塗裝:物件上的老漆常發生氧化變色情況,張春能能以自身經驗佐以文獻資料的收集,去推估物件在當年的原貌,先是耗費大把功夫細心將氧化變色的老漆除去,再反覆調和嘗試色料在木質上的顯色反應,一旦追求到最靠近的效果,便全面重新塗裝。

 

 

 

四、材質:張春能尤其熟悉木質,然而委託物往往是複合多種材質,單憑一己之力,也難應對五花八門的材質,遇上自己不熟悉的材質,他會帶著物件去向專家請教和討論,瞭解後先做嘗試,直到效果順利了才應用於物件上。有時狀況真得仰賴專家多年的經驗,已超過他的能力,他便與專家配合共同修補。

 

五、缺件:損壞狀況較嚴重的物件往往是缺損,像是古董木椅上華美的雕刻硬是缺去一塊,又或是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的櫃子,這樣的案件難度最高,需耗費大量研究作業,張春能以大量文獻資料和殘存部分,甚至要求顧客翻找家族老照片,盡可能捕捉任何原貌的蛛絲馬跡,藉由這些線索去推敲,雕刻斷缺的,就以相同材質再雕一個吻合的缺件補上。

 

 

由此可見,修復工作絕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像張春能這般費時費力地進行考究、實驗精神的還原,將客人委託的物件視如己出般細心照護,多麼難能可貴。

 

>>

董源藝術中心 張春能

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154-78號
Facebook請搜尋:家具修理 古董文物修復
donyuan.myweb.hinet.net
0937-700962

 

 

>>

作者  范承宗

身體裡住著老靈魂的年輕設計師,著迷於挖掘隱藏在傳統器物中,以時間凝結而成的智慧。不捨這些無形資產將隨物件一同逝去,致力以設計繼承,從傳統,學創造。

www.chengts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