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軍伕詹龍的神來一筆:嘉義石猴雕刻

編碼:00036
文化:石猴雕刻
保存人:蔡錦同
文/鄧欣容、邵璦婷 圖/鄧欣容

 

 

「歹找嘸?」看見滿頭大汗的我終於抵達,蔡錦同師傅笑著問道。

 

工作室的確十分難尋,藏身在嘉義城市邊界,一條隱密且偏僻的小逕深處,周遭林草叢生。蔡錦同的工作室環境靜謐典雅,前有庭院後有花圃,他的石雕創作散布其中,佔地廣大的空間自成一個獨特且清幽的小天地,仿若走入桃花源般美好浪漫。

 

 

圖說:蔡錦同工作室的花圃以及擺置其中的作品。

 

嘉義獨有石猴雕刻 半世紀欣欣向榮

 

蔡錦同身為嘉義市石雕協會的常務理事,對於當地石雕歷史瞭若指掌。

 

他言道,石猴雕刻是嘉義獨有的藝術文化,並與繪畫和交趾陶齊名,列名為嘉義三藝,聞名於全台。石猴雕刻藝術是嘉義的地方鄉土文化特色之一,嘉義雕刻石猴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因為嘉義地區從事石猴藝術的素人藝術家,多年來秉持著返璞歸真、真情流露的精神,默默耕耘,他們的人數居全國之冠,因此嘉義地區才被譽為「石猴的故鄉」而聞名全國。

 

雕刻石猴的風潮可追溯至六十年前,由一位嘉義在地的石雕師傅——詹龍所開創。

 

話說1917年出生的詹龍成長於嘉義市南門圓環的打石街,街上多為替人打墓碑的石匠師傅,耳濡目染下,詹龍在二十歲時加入了打墓碑的行列。不久,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被日本政府徵召到海南島充當軍伕,戰後滯留的期間,詹龍向一位專門建造寺廟龍柱的汕頭師傅學習如何雕龍柱,加深了其石雕創作的基礎。

圖說:詹龍師傅生前留影。圖片出自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回鄉後,他起初上山從事採石工作,後來決定回打石街開設墓碑店。那段在阿里山上當採石工的日子,經常可見台灣獼猴成群在溪澗、林邊嬉戲的景象,猴子們俏皮活潑的可愛模樣,使詹龍深深著迷。於是閒暇之餘,他便撿拾八掌溪的砂岩與蘊藏豐富的貝化石進行創作,將猴子的神態活靈活現地表現於石材之上。其後,原本作為休閒的創作逐漸成了詹龍生活的重心,他遂於四十三歲時關閉店鋪,全心投入石雕創作。

 

詹龍的石猴創作吸引了不少同好的參與,並發展出詹、郭、劉三大家族致力於石雕創作,使嘉義市猴雕文化蔚為風氣,創作者逐漸增加、藝師人數日益成長。特別的是,這些猴雕藝術家多為素人,並未經過學院訓練,全憑著一股熱忱自行摸索、相互討教。1990年左右,猴雕創作者們成立了嘉義市石雕協會,至今會員人數已逾百人。

 

嘉義猴雕文化結合了阿里山上的獼猴生態,和流經當地的赤蘭溪、八掌溪所帶來的大量沈積岩與特有的貝化石等石材特色,加上在地藝師的純樸熱情,發展出有別於他處的石雕藝術,成為嘉義市獨特的文化資產。

 

計程人生遇石雕契機 開啟十年創作之路

蔡錦同從事石雕創作已邁入第十年。談到如何接觸石猴雕刻,他說,自己從小就非常熱愛藝術,因此選讀美工相關科系,畢業後則為人繪製建築透視圖。結婚後,適逢建築業冷清光景,接案數量驟減,他便決定開計程車增加收入。

蔡錦同和我們講述接觸石雕的過程。

開計程車的那段日子,蔡錦同經常載一位年邁的乘客到民雄的診所看診,等待乘客看診的時間,他注意到診所對面有間破舊的鐵皮屋,裡頭一位與其同齡的男子對著石頭敲敲打打,使他感到十分好奇,於是上前攀談,而那位男子便是猴雕前輩—吳宗禧師傅。此次的接觸,開啟了蔡錦同猴雕創作的契機。喜好藝術創作的他一頭栽入了石雕的世界,並於2006年加入石雕協會。

 

因為對藝術的熱愛,蔡錦同有著豐沛的創作能量,十年之間打造了許多精彩且獨特的猴雕作品,幾乎每年都在石猴雕刻徵件比賽中奪得佳績。除了石雕藝術外,他更將創作延伸至木雕、銅、鐵等多種素材,並多次開辦展覽,藝術才能令人驚豔不已。

蔡錦同的木雕作品
蔡錦同融合竹子、木頭、鐵等媒材製作而成的作品

 

石猴雕刻重點大公開 細心選材靜心創作

 

說起石雕創作的步驟,蔡錦同首先提到石材挑選之事。他說,石猴的創作多用兩種石材:第一為嘉義赤蘭溪、八掌溪的豐富貝類、海膽化石,第二則是嘉義八掌溪、澐水溪、石硦溪盛產的特有大型石心石。選用石頭時,必須特別注意石頭是否有裂縫和傷口,否則雕刻過程中很可能迸裂而使前功盡棄。

 

作品上充滿貝化石獨一無二的花紋
蔡錦同介紹海膽化石

 

蔡錦同說:「創作時,要依據時同的形狀構思作品的主題。」仔細觀察石頭的樣子,進而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替它注入新生,順著石頭的形狀刻,也就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削去不要的部分。

 

他說,只要先在石頭上畫出大概要的作品輪廓,接著有耐心的一次一次鑿刻,作品自然會成型。重點就在於是否能耐得住性子、專心致志地創作。對他而言,這樣靜默而持久的鑿刻過程是一種讓心靈放鬆的方式,只要一坐下進行石雕,精神便能平靜許多。

 

蔡錦同專心致志地為我們示範石猴雕刻的過程

 

從蔡錦同的言談中,能感受到他自由奔放的藝術家氣質,和他對創作的衷心喜愛。訪談最後,他還不斷地提醒我們,今年12月嘉義國際管樂節時,別忘記到文化中心親眼瞧瞧30位藝師現場創作的「石猴雕刻戶外創作展」。

 

蔡錦同向我們展示戶外創作的工作器具

 

凝視蔡師傅熱切的眼光,我明白,嘉義的猴雕藝師們不滅的熱情,就是促成桃城成為「石猴故鄉」的最重要原因。

 

蔡錦同創作不輟的雙手,留續嘉義石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