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木工血液的舟大工

 

車子彎進位於屏東縣東港鎮的一條小巷子裡,海的味道撲面而來。鐵門打開後,觸目可及的都是船的半成品,這大概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這麼近看著船的構造的時刻。

 

談起台灣的造木船歷史,洪全瑞說,台灣的木船技術是日治時期由日本師傅所教授,隨著台灣港口的發展由北至南,做船產業也是從基隆港開始發跡,慢慢傳到南部的高雄港、東港。

 

後來,因為新技術的發明,船的原料被玻璃纖維、合金等取代,木船不再受青睞。基隆、高雄地區會造木船的師傅也因為發展較早,漸漸凋零,剩下最後一批師傅們還在東港,而且大部分都改行了。

 

船在我的記憶中是跟爸爸離別的象徵。爸爸是海軍,在我小時候他常要隨著軍艦敦睦,一去就是幾個月不見,雖然每次回來的時都可以收到很多禮物,但我寧願把這些禮物,換成我可以再也不用見到爸爸上船的背影。

 

洪全瑞的訪談中,我思緒時不時飄回年幼時跟父親離別的場景。走出洪全瑞的木工廠,烈陽照得我們只能把眼睛瞇成一條線,海的味道還在。

 

 

走進文化金庫‬.繼續未完的故事→東港「船」奇 舟大工洪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