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鬼神金庫

 

風和日麗的上午,太陽曬得我們眼睛睜不開,走進苗栗竹南的中港小鎮,沒走兩步就可以看到在外曝曬的金紙。

 

師傅告訴我們,金紙行歷史已逾百年,正確的成立年份已不可考,只記得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的時候,父親為了平息消弭民眾對於天災和戰爭的恐懼,在禁止製造金紙的年代,仍偷偷地製造這項與與神明溝通的媒介,讓民眾不安的心得到依託。

 

1943年後,美軍開始轟炸台灣,民眾的心中的恐慌達到最高點,當時金紙供不應求,像是在印真鈔一樣,師傅回憶道:「當時貨都還沒看到,大家就搶著付錢。」

 

直到現在,陳協和金紙行還是維持傳統製作金紙的方式,裁金紙、貼錫箔、上紅印、綑綁後曝曬。一道道費工的程序在師傅布滿粗繭的雙手下,行雲流水的進行著。

 

訪畢離開,正值太陽西下,金紙行在背光的地方閃閃發亮。突然想起了近幾年關於傳統文化與環境保護的爭議,提升文化的精緻度也許正是一個好的平衡發展,紙錢 燒好不燒多聊表心意,認真檢視傳統文化的價值思考的不僅是全盤性的否定,而是該再怎樣的條件下,用更好的方式去永續使用。

 

 

走進文化金庫‬.繼續未完的故事→竹南手工金紙 台灣鬼神金庫